专家点评2023年广州中考物理化学试题
时间:2023-06-21 11:58:30    来源:大洋网

6月20日16时45分,广州中考首日下午考试结束。物理和化学试题呈现怎样的特点呢?中考试题研究专家对此进行了点评。


(相关资料图)

引导学生从解题转变为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试题精心取材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实验探究等各类活动,信息呈现形式丰富,部分物理试题体现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理念,如第3题的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第7、8题的电动机提升重物,第14题的新型测力计和数字气压计,第16题的PTC半导体陶瓷材料发热电阻等。这类题目情境与工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树立学好物理并投身国家建设的远大抱负。此类试题也能促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品的物理学原理,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从解题转变为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不设偏题、怪题,确保试题开放、公平

物理试题情境取材于生活实际,数据真实,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故意编造实验数据,注重试题的科学性、探究性;不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开放性、公平性。试题还加强了对学生多方面学科能力的考查,如多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试题通过文字、图表、图像、图片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考查学生在不同信息呈现方式下发掘信息的能力,如第3、4、7、8、13、16题考查学生从非连续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试题还考查了学生借助文字、公式、图示、图表、图像等方式规范表达思维,如第15、16、18题的开放设问。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的发展,如第17题通过学生自制的另类“温度计”实验情境,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突破定势思维,能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实验现象;第18题利用学生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的情境,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要求学生能对实验结果辩证地分析,在题目限制条件下迁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

关注日常生活、推进科学普及

化学试题从日常生活、劳动场景中提取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和我们自己,建立对事物的科学认知,不仅有利于发挥化学学科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作用,也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第3题主要取材于空气质量报告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参与到空气污染问题的讨论和治理当中。第4题着重讨论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化学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机体运行中的独特作用,树立合理摄入营养元素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第5题落实课程标准“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的要求,通过讨论家用燃料组成、食物调味、餐具清洗原理、养育花草等问题,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用化学”,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建立遇到实际问题要懂得运用科学原理去寻找对策的意识。第6题讨论了空气湿度和人造钻石的原理,只要学会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认知事物,人们可以更容易建立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认识。

传承民族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化学试题从我国古代工艺技术成果和当代科技成就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人民超群的智慧,深刻认识我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感受国家科技进步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第1题取材于广东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广彩、广绣、扒龙舟、广东剪纸;第16题取材于我国古代重要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关于金属冶炼的描述,针对不同性质的金属,当时的人们能合理运用符合科学原理的不同技术进行提炼和分离,让人无法不感叹技术的魅力和传承的力量;第17题创设了从天然盐湖水中获取重要盐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古代化学技术;第9题以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选择为背景,讨论传统燃料和新能源的利用;第15题取材于广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讨论了汽车储能电池的原材料问题。这些素材呈现了我们国家由古至今从不缺乏科技创新,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的巨大智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标签: